Steve Case 是个传奇,他在 20 年前的美国做出了一家公司,堪称腾讯和阿里的混合体。
这家公司叫美国在线(AOL)。
之所以说 AOL 像腾讯,因为它早早布局并占据了社交领域。AOL 曾拥有网络世界里最庞大的聊天社区,每天有 14000 个聊天室在运行。要知道,这时候的时间线还没来到 1996 年,互联网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
AOL 又很像阿里,因为它接下来开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之旅。这家公司曾刺激无数美国人在这里第一次体会到网上购物的乐趣。1996 年 6 月,它又推出第一种网络信用卡——美国在线 VISA 卡。现在复盘来看,这简直就是阿里和支付宝故事的预演。
不过,成为世界最大的网上服务公司、打造出最著名的电商平台、创造风靡美国的即时聊天工具、市值相当于 IBM 两倍并不是 AOL 的巅峰时刻。2000 年 1 月,Steve Case 又一手主导 AOL 鲸吞时代华纳,组建了一家市值高达 3500 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墨西哥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GDP 之和)的新公司。
背景介绍就到这里,这篇文章不是想复盘 AOL 历史,而是借 AOL 掌舵人 Steve Case 的一本书来引出主题,企业的消费主义。
作为科技史的亲历者、知名公司的创始人、知名 VC,Steve Case 在《The Third Wave》一书中把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史划分为三波浪潮。
第一波科技浪潮发生在 1985 年至 2000 年。在此期间,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非常昂贵。早期互联网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尴尬地发现,自己的需求往往得不到供应。于是,他们只得筹集数百万美元自行搭建服务器、租用带宽和购买软件。
在这一波浪潮中涌现出来的公司很有趣,比如一家名为 Webvan 的创业公司,它大手笔购买了一批送货卡车,用来向用户提供按需配送服务。
Webvan 其实只是一个代表,当时的公司普遍认为应该对有形资产进行大量投资。当然,这些投资绝大多数不久后被证明是失败。但它们的遗产,部分构成了我们今天仍然依赖的基础设施。
Steve Case 眼中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 2000 年至 2010 年之间。在这个阶段,科技公司们吸取了教训,明白大笔投资的确不合时宜。
这波浪潮的典型代表是 Facebook,2004 年一个哈佛学生在宿舍里创建的网站。到了这个阶段,计算机的服务器和带宽已经变得足够便宜,所以小扎不太需要花大钱重新造轮子。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他不需要出让太多股权,在 Facebook 后来成长为庞然大物时依然能保持对它的强力控制。
下一篇: 电视机能当显示器吗?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旅游新闻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