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报告显示中国游客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2018-08-12 来源: 
2018-08-12来源:作者:

光明网讯 11月29日,中国旅游报社发布了2016年开展的“展示天下奇观·感受美丽中国”国内大型文明旅游活动成果。报告结果显示,在旅游业蓬勃发展形势下,游客素质有进一步提升。47.8%的受访者认为两年来中国游客整体素质略有提升,有12.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游客素质提升明显, 31.4%的受访者则认为其基本无变化。

中国旅游报社联合全国26省(区市)旅游局(委)、上海威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天下奇观平台)、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共同举办。共有225292人次通过天下奇观平台参加文明旅游有奖问卷活动,零点公司采集数据2136条。

报告显示中国游客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2016年开展的“展示天下奇观·感受美丽中国”国内大型文明旅游活动成果公布

本次宣传活动从3月开始,由有奖问卷、签名、数据分析等活动组成。活动期间,共有630家景区报名,共展示556个景区,其中5A级71个,4A级322个,3A级97个,2A级19个,其他63个。所展示景区都符合奇特美丽的标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通过这些视频展示,让公众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达到了通过展示美丽中国、培育公众讲文明的自觉性的目的。

其中一项有20多万人参加的调查活动数据显示:游客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不文明行为主要体现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和文物保护等方面;游客文明旅游认知强于行为,律己行为强于律他行为;游客主要从景区、官方、电商、媒体获得文明旅游信息;习俗宣传是文明旅游建设的重点。

附:调查报告

被访者男女比例、各年龄段数量均衡,涵盖各类学历水平,基于此,本报告将从文明现状,主要问题、原因责任、宣传渠道、国民意识和对策反馈6个方面进行阐释。

1. 文明现状:在旅游业蓬勃发展形势下,游客素质有进一步提升

47.8%的受访者认为两年来中国游客整体素质略有提升,有12.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游客素质提升明显, 31.4%的受访者则认为其基本无变化。这组数据表明,在旅游业蓬勃发展形势下,游客素质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2. 主要问题:环境卫生类、公共秩序类和文物保护类问题多

旅游不文明现象阻碍文明旅游建设,可分为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物保护和习俗尊重4大类。考察各类不文明旅游现象频次,可利于厘清旅游不文明现象的重灾区。环境卫生类包括随地吐痰、扔垃圾、大小便、禁烟区吸烟、践踏草坪等。30%以上受访者认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和禁烟区吸烟现象较为常见,其中,随地扔垃圾尤为严重,一度高达66.2%。公共秩序类包括公共场所喧哗、插队、长期占用公共设施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不守秩序胡乱插队问题较为严重,受访者选择比例分别为49%和42.4%。此外,文物保护方面, 17.9%的受访者见过最多不文明行为是文物乱写乱画。习俗遵从方面,4%的受访者见过最多不文明行为是对当地风俗的不尊重。

3. 原因归责:改变旅游不文明现象须首要提升社会文明风气

42.8%的受访者将旅游不文明现象归咎于社会文明风气不佳,国民文明意识不强,需要政府、媒体加强宣传予以加强巩固。26.8%的受访者呼吁政府从制度、立法上对其予以监督和治理,最大程度杜绝不文明现象。25.2%的受访者认为个人素质低下导致不文明旅游发生,理应通过教育逐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这组数据表明,尽管旅游不文明现象原因涵盖社会、政府和个人,但其关键在于社会文明风气的整饬。

4. 宣传渠道:景区、官方、电商、媒体为游客文明旅游信息主要接收处

32.6%受访者表示经常从景区内接收文明宣传信息。在景区内,游客身处旅游情境,对旅游文明宣传信息更敏感,因此,景区成为文明旅游的主要宣传接收点。此外,旅游局、旅游电商平台、相关媒体和旅行社也是游客接收文明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分别占全部受访者的19.2%、17.6%、15.3%和11.5%。

5. 国民意识:游客文明旅游认知强于行为,律己行为强于律他行为

对于认知,46.4%受访者知道《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22.7%受访者知道《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12.9%受访者表示两者都知道, 18%的受访者表示两个都不知道。这组数据表明国民文明旅游认知程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针对律己文明行为,4.3%和43.8%的受访者认为文明旅游对旅游体验影响非常大和较大,表示会约束自身行为。此外,32.6%的受访者认为文明旅游对旅游体验影响一般,其基本不会对自身旅游中行为进行约束。

针对律他文明行为,52.5%的受访者表示针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偶尔会制止,但28.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制止。因此,目前游客“律己”意识较好,但更高层次的律他意识还远远不够。

6. 对策反馈:习俗宣传是文明旅游建设的首要着手点

从社会层面看,46.7%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需从旅游地习俗的宣传入手,34.6%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需重视个人文明意识培养,而14%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应立法先行,监宣并举。

从游客层面看,47.5%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遵守秩序”的,31.8%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习俗遵从”的,13.2%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爱护环境”的。这组数据表明,游客心中秩序是文明旅游的首要因素,入乡随俗为第二因素,爱护环境为第三因素。

无论是宏观社会层面,还是微观个人层面,帮助游客“入乡随俗”,尽快融入当地生活风土,激发游客的“归属感”,对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意义重大。

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文明旅游建议:

1.加大宣传学习力度,努力实现文明旅游教育全民化

首先,加大旅游相关机构内宣传,实现“有的放矢”,精准宣传到位。通过与旅游相关各级政府部门、旅游集散中心、旅行社以及旅游相关电商的合作,涉及游客旅游范围线路,涵盖游客旅游衣食住行,将文明旅游宣传渗透到各类场景。

其次,加大学校内宣传,坚持“全面出击”,扩张宣传范围。在社区、学校进行刑事多样的文明旅游宣传,对全国统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进行的旅游文明教育。让学生去学习,然后管理自己、管理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

2.提升社会监督水平,努力实现文明旅游制度规范化

首先,健全投诉机制。旅游者素质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其与制度、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应在出境游、交通、住宿、就餐、景区服务等常见投诉地点,针对常见投诉问题进行管理,切实做到投诉方便,事前有人受理,事中及时处理,事后有人管理,促进文明旅游发展。

其次,健全法律监督机制。首先,应加强旅游政策、法规的立法与监督工作,要力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法律、法规上控制人们的旅游行为。其次,应加大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经济惩处力度,从经济上约束人们的旅游行为。

最后,鼓励文明旅游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利用自媒体,创造良好舆论监督氛围,从道德约束国民旅游行为。

3.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实现文明旅游管理精准化。

旅游景区,是为旅游者服务的接受地,也是为游客进行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的重要机遇,因此,应当着实从不文明行为警觉意识、文明旅游服务理念、文明旅游服务内容、文明旅游服务行为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相关素质,以增强其示范作用,提升其带动水平,实现精准监督管理,将其打造成为移动的文明旅游提醒牌和警示岗,基于此,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我的网站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