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 2016年12月6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在广东省东莞市隆重召开,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致辞中提到,即将结束的2016年称得上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旅游界发生了许多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件,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政府产业对中国旅游发展阶段及其规律的认识又跃上了一个全新高度。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致辞
2016年旅游业发展的几大特征
中国旅游集团、锦江集团、携程旅游网、海航集团、首旅集团主导的几大并购案例,不仅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而且必将持续深刻影响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旅游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住宿业革命的不断深化,都使得旅游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领域高度关注的一个耀眼的亮点,也令国际同行们刮目相看。
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携程与去哪儿网、锦江集团与卢浮酒店及铂涛集团、首旅集团与如家集团的重组与并购,让与会代表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这些重大事件的前台幕后,同时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总结这些重组并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认为这些意义可以梳理成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几家大型旅游集团的业态进一步丰富,门类更加齐全。第二,企业规模明显加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第三,重组后所形成的规模为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客观优势。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重组并购促使传统国企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深度融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在必行,从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与互联网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又一批创业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使原本不够对称的旅游服务的局面不断改善。以OTA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曾经创造性的为广大旅行者开发出购买和支付阶段的线上服务产品,现在新一代互联网产品则渗透到客人选择旅行产品时的决策阶段,培育出了在线旅游产品的另类模式。
可以预测,未来数据价值将是驱动商业价值的核心力量。
旅游金融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下一个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在线旅游投资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是去年投资规模的8倍之多,互联网企业将客户体验和旅游需求挖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旅游卖方市场的发展模式。
段强认为,第三个显著特征就是资本市场旅游金融成为旅游经济转型与创新的重要支撑,为旅游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巨量的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半年在36家旅游上市公司中发生了105起资本活动,涉及公司28家,涉及金额545亿元,
一些大型综合旅游集团通过自有的财务公司,发挥内部银行的协同功能,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和金融价值的创造,在融资租赁、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保险保理、旅游支付等业务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整合资源,打造全金融生态产业链。
同样,一些旅游互联网企业通过分析游客和供应商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把旅游金融嵌入到旅行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生态链条的黏性和忠诚度大幅度增加,融合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新的价值。
还有一批创新型金融企业着力解决旅游消费分期、旅游企业小额贷款等问题,不断推出旅游金融的新产品,满足不同规模旅游企业的金融需求,在目前经济低迷,尤其是制造业乏力的情况下,居民储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在关注着旅游行业,金融资本的融入挖掘了旅游资源价值,扩展了旅游的发展空间,旅游企业也积极拓展旅游金融业务,打造全新的旅游生态圈,旅游金融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下一个热点。
非标准住宿业得到了新的快速发展
2016年,以民宿、精品酒店、短租、房车为代表的非标准住宿业得到了新的快速发展,中国住宿业革命持续向纵深发展,非标准住宿产品之所以能够被市场充分认可,除了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以及追求新奇特的产品特征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加符合分享经济的特征。当下分享经济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它在使几十亿消费者从中受益的同时,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
数据显示,2015年分享经济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规模约为8100亿美元,以颇具代表的优步和空中食宿为例,前者已覆盖了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10个城市,估值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已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后者旗下拥有的租住房间数量甚至远超一些国际酒店集团巨头。
我们欣喜的看到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颇具活力分享住宿业企业,而且发展势头良好。前不久途家并购携程去哪儿网旗下的公寓民宿业务,这是途家继今年9月份并购蚂蚁短租后,又一次引起业内关注的举措,标志着非标准住宿业线上线下的融合正在不断深化。
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发展和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旅游已经由到此一游的单一产品时代演进到深度体验游的全域旅游时代,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则有可能使2016年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年份。由于全域旅游已经不局限在传统的景区之内,因此就要求旅游产品的供应者把涉及旅客消费的各个环节的服务真正做到位,从而使他们愿意驻足停留,提升旅游体验。由于这也同时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发展旅游的社会意义也就由此得到了彰显。可以说全域旅游实践一方面对旅游产品提供者的广大企业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旅游企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
旅游企业人才管理长期“破除”边缘化
2015年,我国旅游行业收入迈入4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在前不久举行的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千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广大旅游企业需要认清形势、奋发图强,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共享:
一是旅游企业应不断强化市场主体意识。企业是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旅游消费者的体验,广大旅游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程度又直接决定着旅游市场的秩序。
二是要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创新的根本意义就是勇于突破自身局限,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办法,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体制、新举措,走在市场的前列,赢得激烈的竞争。
三是应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将2016年轰轰烈烈的重组并购通过扎扎实实的深度整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成果。
四是要更加关注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旅游人才的培养、供给以及再开发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集中表现在劳动力的短缺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素质的缺陷两个方面。
段强注意到,一方面,不少旅游企业人才管理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人力资源管理从理念到方法都十分陈旧,企业不重视人、不培养人、不留住人的情况比较普遍。另一方面,旅游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仍然没有改观,学了旅游后不干旅游、学了饭店后延误饭店的现象并不鲜见。任何一个产业运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根本上讲都是人的问题,旅游业当然不能例外,旅游产业的超快速发展对行业人力资源供给及其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将是制约产业素质提升最为关键的要素,对此需要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旅游教育界已经开始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将于明年年终举办中国酒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国际论坛,就是一次有益的实践。(记者 伍月明)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